【讀書筆記】向夢提問:讓夢成為你個人的諮商師

英文書名:

Dream Guidance: Connecting to the Soul Through Dream Incubation

直譯為──做夢指導:透過孵夢連結靈魂

本書目的很清楚,就是如何連結內我──自己更廣袤的存在,也就是作者馬切爾所謂的靈魂(Soul)。連結內我的好處是甚麽?好處真的是三天三夜都說不完。如果你也是「生命的答案就在自己身上」的信仰者,那麼就會知曉夢境身體情緒、疾病,無一不是困境與疑惑的解答或鑰匙。

十年前第一次接觸賽斯書,我的第一本書竟然就是《夢、進化與價值完成》。自此時開始,床邊都擺放一本記錄夢境的筆記本。因為翻譯的關係,以及內容悖離傳統信仰與文化,賽斯書對許多人來說宛如天書,某些宗教信徒更視之為離經叛道。

然而,賽斯書所傳遞的關於生命、夢境的種種知識與運用,十年來我屢屢讚嘆「果真如此」,受益無窮。而其中,與我個人特質最有相應的一道方法,就是好好地跟夢境打交道。

翻閱此書看到其中一篇推薦序為哈克(黃士鈞)所寫。哈克著作:《一字一句,靠近潛意識:十個解夢對話實錄》、《你的夢,你的力量:潛意識工作者哈克的解夢書》,亦是我與夢境培養感情的好嚮導。不過當年讀完之後,總感覺少了甚麼,讀過賽斯書的朋友,一定知道那種深層的不滿足感。

哈克雖有深厚的心理學博士背景,並以此為探照燈點亮內在,但生命奧秘與宇宙真理還是賽斯書的強項。因而哈克與夢的關係,處於一種被動角色,通常都是透過內我給當事者的夢境來解析,並運用於梳理生命的種種窒礙、難關。對我來說,主動性與創造性稍嫌不足;單以心理學潛意識或解夢辭典解析夢境也有所局限,若你經常做預知夢,便會感覺有些夢境在那樣的框架下被解析得「格局過小」了。因而看到推薦序,哈克的坦誠,我真的覺得好可愛。

儘管如此,我還是很推薦哈克的解夢書。以登山步道來比喻的話,哈克的書是大坑九號步道。長久與內在、感受失聯的人可以在哈克的引導下毫無阻礙地與內我接觸。特別是哈克的文字有一股豐沛的生命能量,讀著讀著就像來到南國特別溫暖。不只解夢,哈克的每一本書都很推薦。

《向夢提問:讓夢成為你個人的諮商師》是進階一點的大坑四號步道,讓你主動探向內我,做回自己生命的主導者、創造者與療癒者。

《向夢提問:讓夢成為你個人的諮商師》補足哈克的解夢書所遺漏的某部分,馬切爾寫的是白話文,即便翻譯還是讓我非常想去看原文。你可以把夢境當作是占卜、擲筊,向內我「諮詢」、索取解答、預測未來,做到一定程度的趨吉避凶……。(想想這省下多少星盤、流年、塔羅算命的錢。而且是來自最精準的內我給的智慧指引。

此外,請求式問題也非常實用。過去的我每當心裡覺得寂寞覺得冷,蜷縮在角落瑟瑟發抖,便會記得在睡前可憐巴巴地跟內我祈求:請在今晚給我一個療癒的夢境吧/請在今晚的夢境讓我感受到愛吧。諸如此類的祈求,內我總是不吝惜在夜裡用香甜美夢擁抱我。早上我都能笑著醒來,相信人間還是有愛存在的。

如果覺得「一入賽斯書深似海」,讀了又讓人懷疑自己的中文理解力與智商。我也很推薦經典的《你就是解夢大師》。讓夢境指引你一條偉大的航道吧!

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掉書袋時間結束,以下正文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

雖說我長年作夢、紀錄夢境、解析夢,並因此獲得啟發、趨吉避凶。但是2021年某個自暴自棄的時機點,睡床上的夢筆記本消失了。

發生甚麼事?

因為我發現夢境不再回應我。意思就是說,我雖然夜裡孵夢,向內我探詢解答,卻一無所獲。向夢提出問題都石沉大海;或是,我問A,夢給B,風馬牛不相及。久而久之我心消沉、意興闌珊,就此放棄作夢了。同時,我委屈地想,內我一定是棄我不顧,關鍵時刻竟然見死不救……嗚嗚嗚(嬰兒般嚎哭)。

沒想到真相是,我可能錯了。

一口氣讀完《向夢提問:讓夢成為你個人的諮商師》之後,當晚馬上重啟向夢提問的儀式。與夢失聯兩年有餘,內心有諸多不安全感,深怕內我一去回頭……。顯然我又錯了,內我的智慧無所不在,他既不是殘酷的神,也不是愛懲罰人類的神。內我慈悲、友善,第一個夢境就解答了我。而這個問題,過去我苦苦追問了好些個夜晚,卻在夢醒時分茫然無措:到底……夢是在說啥呢?

可見作者馬切爾還是有兩把刷子。我於是悟出,向夢探問的成功關鍵有二。

①問對問題。檢討自己過去兩三年,為何睡前語氣懇切、態度謙卑,卻老是問不出個所以然來。根本原因是當時的生命狀態一團混亂,意外事件不斷,驚甫未定,心、思不定,連問個問題都問不好……

如今,震盪且混濁的泥水慢慢地沉靜下來了。並非暴風驟雨就此遠離,而是心態上較能退三步靜觀波濤。可見,向夢提問的心境與心情很重要。這也帶出馬切爾所謂的先把問題寫下來、睡前儀式的重要性②。

愛因斯坦曾說:「如果我有一小時來解決某個麻煩,而且我的生命取決於我的解答。那我會將前五十五分鐘用來決定該怎麼提出適當的問題。因為只要我知道如何提出適當的問題,那解決這個麻煩的時間就可以少於五分鐘。」

懂得提問就代表你啟動了思考力。我們都小看了提問的力量,甚至以為一句話加上問號就是在問問題。記得曾在一個直播中,某位聽友留下這樣的問題:「我的人生沒有動力?」直播時老師當場直言:「這是要我回答甚麼?各位──不是句子打上問號就叫做是問問題。」

未曾仔細思考過問題的問話方式,難免讓人有種「你是一個伸手要免費答案的懶惰鬼」,一個不願意對自己人生負責的人,誰又會樂意幫他呢?

馬切爾花了三章的篇幅,闡述「問題的重要性」、以及「如何建構好問題」。這就像是,若我們願把夢境當作指引者,首先得拿出提問者的誠意,好好思索自己究竟想要獲得怎樣的解答。如果你想要獲得正向、有力量的結果,就要避免提出會剝奪自己力量的問題。像是「我有甚麼問題嗎?」或是「為什麼我不能減肥?」馬切爾寫道,「那樣你的心靈會為自己的問題尋找答案,而且他會提出讓你非常不堪的答案。這些答案會讓你感覺自己很糟,(中略)將你的生命導向負面的方向。」

我想這是需要練習的。因為華人教育喜歡以「負面表述」來教養後代。我們久而久之習慣了負面表述,難免會問出一種在自己的羞愧上補刀的問題。

若真的想問關於減肥的問題,我以為不妨這麼問吧。

「為什麼我不能減肥?」→「我『能』怎麼做才能成功減重?」或是「是甚麼限制性信念阻礙我減重?」

馬切爾強調,提問的用字要精準。例如,不要問我『該』怎麼做,而要問我『能』怎麼做。

前者的問法有一種侷限性,好像我們是個習慣聽話、活在教條下的小孩子必須事事遵循老師給的規則量尺。「我能怎麼做?」則完全不一樣,有種潛力無窮、潛能待開發的開闊感,我能怎麼做呢?一聽就感覺人可以活得很有自由度。

回到我當晚的實驗。

讀完本書之後,我馬上做出了調整──細細思考了提問的內容與用詞,並且在筆記本上寫問句。入睡前在腦海中再度複誦,並且讓問題象徵性地影像化……

夢境果然不跟我打馬虎眼。雖然並沒有直接回答我的問題,卻是繞個彎子告訴我,要達到心中所願之事,首先要先解決內心的矛盾。那日稍晚,我的腦子忽然噹了一聲。啊啊啊──其實這個夢境所使用的象徵,德國,這些年陸續出現在我的夢境中滿多次,只是我當時根本解析不出來,還怨怪內我愛開玩笑,夢境跟我的提問根本牛頭不對馬嘴。

我當時想破頭,卻怎麼也解不了謎。如今踏實地問了個好問題,終於明白,夢到德國旅行並非要我去德國旅行,也不是要我去德國深造,更不是去追隨艾克哈特……

謎題揭曉的那刻真是令我流眼淚。內我就是有這麼神通廣大的力量。現在我知道問題在哪,解決的方法也就更清晰了呢。

夢境就是這麼好用,而且力量掌握在自己手裡。還有甚麼比這個更令人興奮的事呢。

祝福看到這裡的大家,今晚都能做個好夢。

本部落格所有文章之任何形式的轉載與分享必須徵得本人同意。

禁止任何媒體或平台「未經本人同意」、「未註明出處」的擷取與挪用。

--

--

✍小怪獸與她的內在旅程

愛自己最真實的模樣,接受自己的不完美,理直氣壯地重生。 ✉️:beautybetta@hot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