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讀書筆記】實驗吧!我要瘋狂養生:厭世記者親身嘗試101天斷食、瑜伽、冥想

我在美國國家衛生院(NIH)網站找到一篇來自Debbie Stoewen 博士的文章,她對wellness做出了清楚的闡述。

Wellness is a holistic integration of physical, mental, and spiritual well-being, fueling the body, engaging the mind, and nurturing the spirit (1). Although it always includes striving for health, it’s more about living life fully (1), and is “a lifestyle and a personalized approach to living life in a way that… allows you to become the best kind of person that your potentials, circumstances, and fate will allow” (2).

Wellness攸關著一個人能否全面整合身心靈,發揮個人最大的潛力,全然地活著,層面涉及physical, intellectual, emotional, social, spiritual, vocational, financial, and environmental,涵蓋內、外在共八個面向,並致力達到個人化的和諧(personal harmony)。

全文閱讀

中文的確很難找到一個詞彙涵蓋wellness,但絕對不是健康和養生這樣的等號關係。

先有了這樣的了解,才能突顯wellness的高度(對我們凡人來說是座聖山),也才能感同身受為什麼作者如此瘋狂,內心煎熬。

其實,進入寶瓶時代的我們都是這樣的躁鬱患者。

珍貴的是Brigid,衛報資深記者,把這樣的歷險記誠實地「報導」出來,甚至是藉由揭露自己的方式。我深深感覺佩服。有著新聞背景的作者書寫的書,不知怎地,特別對味。優秀的新聞寫作者都有這樣的特質,對事物有源源不絕的好奇心,以及一雙批判的眼睛。他們的敘事通常都是具象有邏輯的、經思辨過的產物。書寫內容勇於揭發真相、撕破假象,他們是勇指國王沒穿新衣的聰明小孩。

我之所以這麼說,便是Brigid敢言我所不敢言──身心靈不過就是一門好生意。他們揮舞著wellness的漂亮旗幟,想的無非就是掏出你口袋裡的錢。

但是我也不想以偏概全,這個圈子還是有好老師。只是他們通常很低調,不會在社群平台一副道貌岸然、法喜充滿、慈悲、愛與光地濾鏡化自己;反之,網紅型的老師總是將生活大小事視作他們的流量密碼,將之包裝成一篇篇內觀(自我覺察)的文章急咧咧地展示給人看。文末再毫不掩飾地推銷最近的開課日期。

回到《實驗吧!我要瘋狂養生》

Brigid全書開撕得毫不留情,啪啪啪打臉排毒、瑜珈、冥想、靈修圈,還一邊狂揍自己。書裡面沒有天使光、沒有進入第五或第六次元、沒有開悟的狂喜,只有焦慮嘔吐暈眩心律不整的Brigid,沒有任何遮掩。

如果你閱讀本書的過程隱隱覺得不適、屁股下頭有針,不要懷疑,那是因為你看見了自己。

準備好踏上赤裸面對自己的旅程了嗎?

正文開始

為什麼我們對wellness如此飢渴?

排毒、瑜珈、冥想(與靈修)三大鋼骨,撐起Brigid飽滿多汁的故事體──厭世記者勇闖○○○圈,企圖提升自己,卻慘遭wellness天堂一腳踹出。斷食引發胸痛,採訪熱瑜珈宗師畢克藍被當眾羞辱,峇里島嘗試靈修療程被性騷擾……,Brigid一路用問號剾洗(khau-sé)排毒、瑜珈、正念冥想、《享受吧!一個人的旅行》……歷經自我懷疑、心靈受創、糗事百出,Brigid坦言有些事,她不想再走回頭路。正因如此,我才有機會聽見她麻辣文字下的囁嚅吞吐:自慚形穢的我如何安住當下?如此糟糕的我可以逃去哪裡避免面對糟糕的自己?

不想把責任推給社群媒體或是資訊爆炸,說得好像我們連基本的自制能力都沒有。好吧。我坦承自己對社群抵抗力薄弱,冥想不到三分鐘就注意力不集中……我的意思是,大環境或許是個變因,但我們自己也要負起責任。

靈性產業與社群媒體向來是魚幫水、水幫魚。我並不認同把錯推給外境的做法,也不認為社群是毒、靈修是藥。殷切呼喚學生要回到內在、覺察自己的老師卻在下課後每三秒就看一次手機。如果你跟隨的老師也這樣社群上癮,那麼你期待以此得到救贖是不可能的。

實情應該像是美國匿名戒酒會(AA)的第一階段:我們承認無力抵抗酒精,以致生活變得無法掌控。

酒精可以置換成任何令你上癮的課程或者是社群媒體。我的意思是說,我們都有成癮行為,只要是成為「癮」,那就是過度,失衡,我們對自己的生活正在失去掌控力……

以我的觀察,癮之所以產生是源自空虛,空洞如此巨大需要填滿,有甚麼是可以塞進來的──塞甚麼進來能填補那個空虛,讓自己感覺好過一點,一次兩次三次,慢慢地,你就再也離不開那個讓自己(短暫地)自我感覺良好的東西。

瑜珈成癮、靈修課程成癮、心靈雞湯成癮、FB、IG、短影音成癮,對我來說都是一樣的。大人說教小孩一天到晚沉迷手遊,但是,大人自己真的有做得比較好嗎。暴飲暴食、熬夜追劇、手不離3C……的大人憑甚麼要求小孩子應該戒除這些東西。

我們空虛,我們飢餓,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誰,不知道如何live life fully,內心需要被拯救或者填補。(萬惡的)資本主義的靈敏鼻子嗅到了人類空虛感散發的香氣,於是拉滿弓,蓄勢待發。

瑜珈,不過是這個時代的完美消遣,Brigid寫道。

要說《實驗吧!我要瘋狂養生》給了我甚麼新的領悟,那就是,享樂主義與靈性產業其實是利益共生結構。惡魔不存在,也就無人需要被拯救。誰比較邪門?真的很難說。

以下的段落是Brigid回顧自己──縱情享樂與積極瑜珈冥想,瘋狂甩盪在兩個極端間的生活特寫。

日子繼續過著,我參加了更多更多的聚會,享受更多的樂趣!也繼續做了更多的瑜珈!我經常記憶模糊地搭優步回家,因為沒吃飽而難以入睡,不得不在凌晨四點吞下一顆鎮定劑,把一切都壓下去。這樣我就不用再看到太陽升起。我練習了更多瑜珈和更多冥想……

到了週日下午五點,我累到無法下床……(中略)

我不知道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弄丟了我的信用卡。我在凌晨兩點回到家,小睡片刻後在凌晨五點醒來,準備提交我的報導。我查了一下瑜珈課表,並圈選一堂陰瑜珈課,不論發生什麼事,我都不能錯過瑜珈課,我必須每週練習六次,否則……否則……否則……我就不能在瑜珈教室的出勤版上打勾了,也無法如願蛻變成一名現代瑜珈士,一整天被社交生活追著跑的現代瑜珈士。

我瑜珈練越多,享樂的衝動就越強烈;我越冥想,就越需要靠吃藥來幫助我入睡。

市場是沒有道德感的,絕不會放過任何有利可圖的東西,哪怕是極具嬉皮精神且不崇尚唯物主義的瑜珈也不例外。

台灣近幾年來簡直是把瑜珈當成現代文明病的解方。

如果你失戀、失眠、失婚、過重、憂鬱、過動、交感/副交感神經失調、迷失人生方向,身體或心靈各種僵化、不協調與創傷……極有可能會聽到一句話,「你要不要來練瑜珈?」

瑜珈真的沒有那麼神通廣大。(語重心長)

本部落格所有文章之任何&形式的轉載與分享必須徵得本人同意。

禁止任何媒體或平台「未經本人同意」、「未註明出處」的擷取與挪用。

--

--

✍小怪獸與她的內在旅程

愛自己最真實的模樣,接受自己的不完美,理直氣壯地重生。 ✉️:beautybetta@hotmail.com